上一篇文章(賣飯糰懂毛利率)我們談到小林夫妻想去健康飯糰擊敗了對手,克服了創業第一個危機,不過事情不是我們憨人想的這樣簡單,創業之路路遠迢迢,總是有很多待解決的事情….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某日小林太太做完飯糰之後,發現腰非常非常痛,感覺快直不起來了
雖然隔天還是照常和小林去做生意,但是感覺整個早上腰都直不起來
原來是小林夫妻的飯糰生意太好了,變成健康飯糰之後,
附近上班族都覺得大小剛剛好,非常適合怕胖的現代人
於是生意蒸蒸日上
但是因為小林太太腰感越來越不舒服
於是有天發現隔壁鄰居阿德被裁員
想說找他來幫忙
阿德以前在辦公室上班一個月五萬,想說不好意思讓人家沒辦法生活,於是每天花1,500請阿德來幫忙,有了阿德幫忙,小林夫妻果然是輕鬆很多,人少的時候,小林太太還可以找個椅子坐在旁邊休息,有種當老闆的感覺,真開心….
但是奇怪,明明有了阿德的幫忙,飯糰賣得更多了,可是怎付給阿德薪水後,小林夫妻感覺利潤好像變少,
這是怎回事呢?
為何飯糰越賣越多,錢確越賺越少??
到了晚上
小林和小林太太東算西算發現,原來阿德來雖然讓他們每日可以平均多賣30個飯糰,但是日薪1,500好像太高了,每天扣掉給阿德的錢,就比以前的利潤少…..小林太太就畫了下面的圖…
就開始念小林,都是你啦,說什麼當老闆要大氣,你看看…..,我明天就叫他不用來了………..
可憐的阿德又失業了….
後來小林夫妻找了附近的單親媽媽林太太,每天只需要給1,000元,但是林太太對賣東西很有兩把刷子,每天可以賣掉250顆飯糰,很快的獲利又升高了,看看下面的前後損益圖,就知道小林夫妻又再次為飯糰生意推升一級。
為何同樣都是找一個人來幫忙,利潤會差這多呢?
事實上,賣東西原本就是做生意,找人來幫忙就是會花掉我們原本賺進來的錢,也就是人事成本,也是間接會影響盈餘或利潤的費用,這種我們就稱為「營業費用」,營業收入也就是毛利減掉營業費用就是營業利益。
何為營業利益?
營業利益是將一間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之後的結果,也就是公司1元的營業收入能夠獲得多少利潤,如果要看營業利益佔營業收入是多少,就是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 (英文:Operating Margin 或 Operating profit Margin),也可以簡稱營益率,也就是公司本業的利潤(營業利益)佔營業收入的多少,假設營業利益率是50%,表示公司本業的利潤佔營業收入的50%,也就是說,每創造1元的營業收入,可獲得0.5元的利潤。
事實上公司或是做生意在賣出產品時候,除了產品本身的成本之外,營運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持續性消耗性的花費,就是營業費用,包括薪資費用、水電費、 保險費等等, 我們可以將這些費用區分為管理費用、研發費用、 行銷費用,不同行業有不同類型費用高低會不同,但公司只有儘可能的將費用降低,才有可能拉高營業利益,因此高明厲害的公司,都很能管理這些費用,
營業利益率
= (總產品收入 – 總產品成本 – 營業費用)/ 總收入
= 營業利益 / 總收入
營收差,最後的利潤就會不好嗎?以光寶科為例
一家公司,最一開始我們看的利潤一定是營收,就像賣飯糰一樣,我們會先看到賣飯糰獲得的收入,但是收入多寡是我們最後能獲得利潤的單一因素嗎?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光寶科的例子
光寶科的營收,從2015年以來慢慢下降,但是她的股價不降反增,這是什模原因?我們來看看她的EPS(推薦閱讀:什麼是每股盈餘-EPS),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光寶科的EPS並沒有因為營收趨緩,EPS降低,EPS反而節節升高,營收差EPS反而節節升高,這是為何呢?
看到下面的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從2017年就結節高升,可以發現,光寶科這家公司肯定在成本管控及營業費用的管理做了很多改善,才能夠導致她營業收入沒有升高,但是EPS確可以一年比一年高,帶動股價也節節升高。
快速結論
1.營業利益率
= (總產品收入 – 總產品成本 – 營業費用)/ 總收入
= 營業利益 / 總收入
2.營業費用會影響營業利益率,好的公司都會妥善控制營業費用,提高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率提升,將可以提高EPS,進而推升股價。
3.營業費用包括管理費用、研發費用、 行銷費用,不同型態的公司,會有有不同類型費用且高低也會不同,因此比較營業費用及營業利益率也是要同類型行業比,或者現在和之前比。
4.一家公司營收趨緩,不代表前景就不佳,很多公司經過產品類型改善及費用控制,可以有效地拉升利潤,因此看一家公司或產業要以多角度的方式及財報數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