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吳淡如的PODCAST人生實用商學院, 她推薦劉潤所寫的「底層邏輯」這本書,說這本書讓她變聰明,老實說我覺得吳淡如已經是我覺得非常聰明的主持人/商人/作家等等,能夠讓這樣聰明的人感覺,看完有更有智慧、更聰明,因為涓涓也很想變聰明,於是我當然就立刻上網下單買了底層邏輯這本書。
看完底層邏輯這本書,確實覺得收穫甚多,我覺得不像很多立志的書或者心理學的書,用一些微視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或人情世故,而是用巨視的觀點說明事物最基礎的本質,告訴讀者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困境、面對人生,其實對我很多的思考面向都有很多啟發,這裡我先來分享幾段我覺得對我很有影響的段落(灰底字都是摘錄是底層邏輯這本書)。
有關人脈: 人脈的本質,是平等交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如果想要累積人脈,你能做的,就是不斷累績自己的價值,並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關於人脈,當你遇到為危難時,能借錢給你的不超過十個人,熟人朋友常打交道的人這些人加起來不超過30人,其中這30人還包括我前面說的30個人,人的一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關係就能應付了;記住,健康的人脈,是雙方的共贏,而不是單方面的消耗。
其實涓涓工作多年,由於工作只是單純的行政工作,確實很少想到人脈,到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少,確實會思考如何經營關係,但是多數經營關係的文章,其實可能都是要你傾聽,成為一個好朋友的要件可能是要多多聯絡,為對方著想,這些也都沒有錯,不過某個程度我總覺得少了什麼
劉潤上面這些話及方向,雖然好像都是以商業上經營人脈的角度討論,但我越來越覺得真實人生可能也是如此,常常有人說老朋友對好,但對於涓涓來說,確不得不說朋友之間在一起如果無法越來越好,甚至我們不能真的帶給朋友什麼,那樣朋友的意義其實也不深刻
劉潤寫到「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有點醒了我,一直以來我們會抱怨朋友,、常常都是覺得朋友為什沒有為自己多做些甚麼,但真正的人脈其實是我們要先想想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去幫別人,而不是想著別人為何沒有想到你,現在想想那些總是在團體中能夠讓人容易想到的人,真的是比較為團體或是為別人創造價值的人,所以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遠比有意識的經營人脈要更為重要,但是我們往往忙於朋友的飯局,卻鮮少思考到發展自己,人脈是一種交換,感覺很商業,確是事實。
有關工作: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在應酬之後,還會回到公司獨自寫報告,凌晨在睡夢中被電話吵醒,從被窩起來為客戶解決問題,假日從不休息,工作到深夜,他們的勤奮努力,不需要老闆褒獎,不需要物質補貼,玩和工作,是可以進行科學的劃分,他們是二維四象限的兩根軸,玩是名為樂趣橫軸,負邊是枯燥,工作是名為價值的縱軸,負邊是枯燥,正邊是工作,是名為價值的橫軸,負邊是消耗,正邊是工作。
時間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力量,一種是成就我們,另一種是氵耗我們,前者是賦子意義,後者是謀殺生命。
第三象限,橫豎都是負值,是枯燥地消耗。無所事事地閒逛、漫無目的地瞎想、吃飽飯就上床睡覺•不但素然無味,,還不創造價值。這樣的事,完全没必要幹。太陽每天特冉升起,而你在悲悲切切地浪街光陰。千萬不要忘記,生命和時間才是最珍貴的奢侈品。
第四象限,是消耗地玩。卡拉OK、逛街看電影都屬於此類,這些娛樂都很有趣。但同樣不創造價值,雖然能讓你獲得短期的滿足,但是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甚至會讓你陷入長久的空虛。於是你常常心懷愧疚,渴望改變,但總是遊走在滿腔熱血與因循苟且之間
第二象限,是枯燥的工作。消耗地玩很花錢,還空虛,怎麼辦?那就用 「枯燥的工作」來替換吧,還能賺錢。可賺了錢之後幹什麼呢?賺了錢,又可消耗地玩了。這樣的場景重複上演,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艱難的把豆石推向山頂,巨石又磁隆隆掉下來,生命就在無效無望的重複中消磨殆盡了。
如果你能擺脫懶惰、枯燥、抱怨的地心引力,穿梭到第一象限。
第一象限: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成功的秘訣,就是把工作當成玩,牛頓因為工作太專心,把手錶當成雞蛋放在鍋裡煮,不是想說自己多敬業,只是想說自己玩上了癮。有些人,不分白天和晚上一直在工作,一直在玩,對於這樣的人而言,玩和工作是渾然一體的。
涓涓年輕的時候,為了希望可以有穩定的收入,又可以不用擔心被解雇(非常務實微小的工作目標),於是考上公營事業機構的行政工作,所以我的工作狀態多數都在二三四象限,年輕的時候覺得有的人不停的工作沒有玩樂,感覺很傻,就像有句英文不是說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這句話不是說,只工作不玩樂讓人變傻變笨,工作不是就是為了玩樂過想過的生活,但是當我開始有機會去玩樂,去買自己喜歡的比較奢華的東西,去你一直想去的國家旅行,但是如果你是消耗的玩,以旅遊來說,如果你是跟團旅遊,那可以很輕鬆的看到很美的風景,去國外逛街血拚,完全不用自己找路,但不可否認,你當下會很暢快,但是一但結束旅程,確會有一點空空的感覺。
因此我發現當你玩了一些東西,你會發現其實要玩得很開心,通常你要花功夫、花錢、花時間,然後你不一定會成功的玩得愉快,例如你買了露營設備,研究好要去哪些地方露營,甚至想好要在露營中烹煮哪些菜,邀請好親友,向老闆請好假,但是就在去的那天,下起滂沱大雨或是你的汽車突然拋錨,或者你突然感冒,所有的行程都要喊停,所以即使是玩樂只要是有一點難度的事情,她就不是一定可以讓我們完成我們的計畫,因此即使是玩樂也是要有拚勁要有技巧,甚至不隨便放棄的意志力,所以如果可以工作中就可以有玩樂的感覺,那麼感覺似乎是很划算阿(反正通通都會經歷挫折失敗需要努力)。
後來我發現人要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這個重點不在那是工作還是玩樂,重點在於你是不是可以比較以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就像寫文章,為興趣而寫或是需要完成後往上送給老闆審核,那個感覺就會非常不一樣,在涓涓的工作中,常常要寫很多東西,但是要送給主管修正,常常修完之後,我會完全看不出是我寫的,創作的意義完全消失,所以我相信如果想要在工作中有更多玩樂的感覺,有個重點應該是自已的控制範圍要夠多,我們才能有享受駕馭的感覺,
當然,如果是簡單的玩樂,例如打遊戲逛街看電視,這確實是難度及失敗率都較低,但是就像劉潤說的,我覺得這種玩樂通常比較容易帶來空虛,因此如果可以在工作時就可以有一種打遊戲過關卡的感覺或者拚勁,也許每天我就會很興奮的起床,想著今天又要迎向怎樣的挑戰,這也許是我現在還坐在這裡寫文章,分享的原因,更不用說,在現代通膨的時代,我們很難只是靠政府的退休金或是個人的存款,希冀就可以有富裕晚年,如果真的可以樂在工作,享受工作,甚至迫不急待地迎接工作,我真心覺得非常嚮往,希望有一天我真的可以走到第一象限,看文章的你們,不知道對工作的期待是甚麼呢?